大概是因為實在太超乎尋常,從開張開始,客人對於這間可能還比自己房間小的書店有諸多疑問,推開門首先要問
「這裡是…書店嗎?」
「這裡是…二手書店?這邊都是二手書嗎?」
「這些書都是你們的嗎?」「你們都讀過所以拿出來賣的嗎?」
「這裡的書是可以租的吧!」
這些人走出去後,我會轉頭問自己的夥伴,我們到底在這裡幹嘛?(誤)
然後大家就會很好奇這個偏僻又小的要命的地方不是公家的地嗎?是不是拿了公家的錢做公益,所以不用付房租就這樣開著。
「你們這是政府的地吧!不用付房租吧!蛤?多少你說房租多少?什麼保密條款?啊你們沒有想過要那個很多角下去經營喔?啊這樣要怎麼開下去?」
老實說,我們也不知道。
在這個3.67坪的空間,最極致大概可以放上1500~1800本書吧!但為了不那麼令人感到窒息,我們努力維持在1200~1500本之間。
從試營運的那週起,真的開始有人把書賣給我們了,原本令人擔憂的在地書源,如今看起來是多慮了。每個月收購的書籍量大約三~五百本之間,賣出書籍量平均下來有大概有三百多本,也就是說,書籍是流動的。
我們希望每本收購進來的書,最後都能讓需要他的人尋找到它!
也希望每個賣書給我們的人,都能從空間中解放,讓書不只是靜止在某個人的書架上,當然也絕對不要只靜止在哲美系的書架上!
唯有閱讀,才能體現書籍的價值。
二手書店也相似,有人來這裡買書和賣書,能夠自信的回應著客人的需要,書店才是活著的。
我們希望能一直活下去!
也感謝這將近一年來,買書與賣書的人們(贈書、出力的長輩、朋友們),未來也請多多支持。